这个社会,欠全天下所有妈妈一座奥斯卡
造就第358位讲者 沈奕斐
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
编者按:无论身处哪个阶层,中国女性都很难扮演好“母亲”这个角色。
真实的自我,这个词非常适合形容15年前的我,任性,真实,特别自我,我原以为能把这种个性保持到老。
可一生孩子,我就发现当了母亲还想保持自我,简直太难了。
女人天生就是母亲?
当我孩子出生的那一刻,我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身为人母的自豪。
我的第一个念头根本不是“我好自豪“、”我好感动”、“我终于成了一个伟大的妈妈”,而是默默吐槽,“为什么我生的孩子这么丑!皱巴巴的。”
朋友们来医院探望我时都说,“孩子长得真像你”,可我却在想,他哪里像我了?
吐槽归吐槽,我也反问自己:我这样是不是有点变态?是不是自私?也许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?
后来我做了一项目女性生育的研究,才知道大多数妈妈内心其实是这样的:
终于生完了
我真的很累,先不要来烦我
我想休息一下
这孩子长得也太丑了吧
原来并不只有我这样想过。超过一半的女性在刚生完孩子时,都跟电视剧里演的妈妈形象不一样。
当内心的真实遭遇外界期待时
我们被禁止表达真实感受。相反,却必须迎合别人眼中的妈妈形象:
谢谢,真的很像我(虽然我觉得他长得就跟小老头一样)
表面上看,这是个演技问题,实际上却是社会上的文化期待在扭曲妈妈们的真实想法。事实上,不少的产后抑郁就是这么来的。一个产后抑郁的妈妈就特别纠结、自责:
为什么孩子出生以后,我一抱他就哭,
我先生抱他,他就不哭了?
是不是我天生就不是一个好妈妈?
不是说孩子跟妈妈最亲吗?
只有付出100%才是好妈妈?
哪怕为了孩子1%的好,妈妈也要拼尽100%的全力。这真的可能吗?
科学显示母乳喂养对孩子最好。于是好妈妈自然就该母乳喂养。但从没有人提醒过我们,母乳喂养原来特别的疼,孩子虽然没牙齿,可牙床都快把我的乳头磨破了。
这种痛苦,我们的文化里根本没有提过。
妈妈们都知道,和生孩子那种一枪头(编者注:上海方言,一次性的意思)的疼痛相比,母乳喂奶的疼就是慢慢磨,每隔四小时你就得上一遍酷刑,还得装出一副慈祥、爱护孩子、特别高兴的样子。
最糟的是,有的孩子根本不适合母乳,比如母乳性腹泻,小孩一吃就会过敏,就会腹泻。
这其实很正常,国外也有不少案例,只要把母乳换成防过敏的配方奶粉就可以了。
可大部分情况却是,当孩子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,有的妈妈简直要崩溃了,因为她觉得是自己不好,是自己的母乳有毒,自己在一次次地伤害这个孩子。
这时最该问的是,科学的母乳喂养是不是适合所有孩子?
相反,事实上包括妈妈们在内,只会质疑这不是个好妈妈。
社会欠每个妈妈一座奥斯卡
孩子应该被积极地鼓励、引导,不能打击,这是妈妈的本分。话虽如此,但实在太难了。
有次,我儿子画了一张画,告诉我说:
妈妈,你看我画了一个姐姐,这边是姐姐,中间是妈妈,旁边是外婆。
我其实想吐槽,我长得有这么丑吗?可我是妈妈,我不能这样,我应该说:
宝宝画得真棒,你画的妈妈有两只眼睛。
孩子不懂自己画得怎么样,我们做妈妈的一定要鼓励、夸奖。不仅要心口不一地表演,还必须每次都超常发挥。
你会发现,这个社会,欠我们妈妈一座奥斯卡。
一副辣妈身材等于超强自制力?
当了妈后,我们往往不记得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了。除了时刻准备在孩子面前飙奥斯卡级的演技,我们还被舆论和家人要求具备一副明星级的辣妈身材。
明星如凯特王妃,确实永远苗条,但这是因为她的身后有一帮顶级膳食师,是因为她的工作就是展示皇家的高贵和美丽。
而我呢?白天上班,晚上陪孩子写作业,夜里忙活完了,累得只能瘫在床上,根本不想运动了。
可是,没人在乎这个,没人关心我们中年女性的困扰。
我们常被嫌弃:身材走样,是你的自我控制力不行。我都是两个孩子的妈了,还得忙家庭忙工作,我的身材怎么可能回到少女时代呢?
温柔母亲的形象最难扮
我们被告诫,要对孩子永远温和,要有同理心、同情心,不能有情绪,哪怕是当一架没有自我的机器。
当陪孩子做作业,做了一次又一次,他还是做不出来的时候;
当给他讲故事,同一个故事讲到一百遍的时候;
当下班到家里很累,他却五分钟就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时候;
我们要温柔。
可采访发现,妈妈们其实普遍都很内疚、自责,因为她真的不能每次都控制住自己,会爆掉的。家人却说,你都当妈了,怎么还这样情绪化。
有一个妈妈就经常反省,她觉得自己太自私,好妈妈应该是无私的,疼也好,累也罢,为了孩子都是应该的。
我们妈妈还应该是最好的老师、最好的教育经纪人,必须知道哪个培训班最好、哪个老师最好。甚至孩子想追个星,妈妈也得是孩子最好的支持者和经济后盾。
做一个全能的温柔妈妈,不仅要无私到不顾自我,承担的角色还多得让人眼花缭乱。而且还被督促,这些角色都要做到不可替代,不然你还是个差劲的、不称职的妈妈。
21世纪的劳动模范
社会上一直提倡这种温柔的、全能的劳动模范妈妈,学术上叫“密集母职”。但这种妈妈形象非常单一、固定甚至僵化。它要求女性必须毫无保留地给孩子投入时间,要从心理、生理、智力方方面面去关注孩子。
除了育儿方面,你还必须在事业上努力、有不错的社交能力、身材好性格好,这种大家期待的劳模型妈妈,和我们女性的真实需求、能力,相差太远了。
研究发现,很多的全职妈妈一直处在一种压力高、心情紧张的状态下,她们时刻都在否定自己。
我不能对孩子说重话,
我不能在孩子面前哭泣,
我要永远保持幸福感。
她们经常怀疑自己,内疚、抑郁。事实上,这些年,妈妈群体的抑郁比例是一直上升的。
舆论说,劳模型妈妈不是个别优秀女性的专利,不是榜样,而是女性天生的本能。如果你做不到,只是因为你有问题,不够努力。
当妈妈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?
当我生二胎时,医生鼓励妈妈要跟孩子亲密接触,可我家老二一出生就胖,我抱了30秒就受不了,我老公就把孩子从我身上抱开了。
我生老二时,产假没满就上班,一工作就难免焦虑,奶水就少,只能一边喂孩子一边喝水,我老公说“可不可以提前帮我儿子把奶水镶好,太假冒伪劣了……我孩子的奶水里都带着焦虑了”。我就和他商量,现在才三个月,我可以结束喂奶吗?后来,我儿子一直吃奶粉,也长得挺好。
我情绪不好时,一到家我就告诉他们,我心情不好,先让我关上门、看个韩剧帅哥,喘口气再忙。家人说没问题。
我热爱自己的事业时,我和老公商量,我能不能少承担一些家务。我先生说可以。
这个时候我发现,做妈妈原来可以很轻松。
别被我误导,我只是个特例。
单靠自己的努力去平衡“自我发展”和“全能母职”,是不可能的。 我的轻松,是因为我有一个被我用性别理念洗了20年脑的老公,让他意识到,带孩子、做家务不只是我女人一个人的事。
我背后还有一个非常健康、愿意为我们付出的爸爸妈妈。
我在高校工作,我的单位和行业也提供了一种比较自由的时间安排。
一句话,我背后有一个社会性的支持系统在帮助我。
怎么回归健康的、真实的妈妈角色?
突破全能型母职,让女性不只是妈妈,还能做回自己,必须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支持。大家要明白4点:
1. 以孩子为中心的育儿文化,对孩子成长并没有好处,过分的关注其实就是高压,会压抑孩子的自我,阻碍成长。相反,以妈妈和孩子并重的,才是健康的育儿文化。
2. 质疑传统的性别分工,女性不是天生应该回家做全职,更不是累赘,能力更不差。
3. 改变密集母职文化。为了孩子1%的利益,牺牲妈妈100%的精力,这合不合理?育儿难道是女性一个人的事情?
4. 最重要的是,整个社会必须为母亲提供一种健康的支持体系,否则一切都不可能。
最后我想讲的是,当今社会定义的“母性”,并不是女性天然的本能,育儿也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业。
当你赞美母亲的时候,请你多关心母亲。
当我们女性做母亲的时候,我们也该多看看自己、关心自己。
女性实现真实的自我,是一项社会事业。单靠我们女性单打独斗,真的太累了。
互动话题:你心目中母亲的形象是怎样的呢?
每周评论区
被zan最多的评论者
将获得造就送出的礼品一份
期待你的精彩评论哦
文字 | 张少军
校对 | 其奇
造就WOMEN——自我的真实
相关推荐阅读
点击图片查看完整内容